人气:5534
地址: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渭阳街道中五台道观
时间:2023-12-20 10:34:11
简介:咸阳中五台道观南临渭水,北枕莽原,东依汉阳陵,西牵汉茂陵,地势北高南低,呈黄土沟坡状,海拔最高430余米,最低380米,相对高差50米,为关中五台之首,著名的道教圣地。东风路、文林路和国际机场专线在此交会。周边地区风景秀美,人文资源丰富,名胜古迹众多,1993年被渭城区政府确定为宗教活动宫观。1994年被列为咸阳市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单位。近年来,随着道观的不断修葺,这里已成为南来北往的游客频临咸阳的必观景点。中五台道观历经千余年风雨沧桑,如今正以其不老魅力,焕发着勃勃生气。《咸阳县志》云:“中五台庙高数丈,峻峭如削,游人如织,香火鼎盛。”更直观地道出中五台道观曾经的兴盛。
咸阳中五台道观南临渭水,北枕莽原,东依汉阳陵,西牵汉茂陵,地势北高南低,呈黄土沟坡状,海拔最高430余米,最低380米,相对高差50米,为关中五台之首,著名的道教圣地。东风路、文林路和国际机场专线在此交会。周边地区风景秀美,人文资源丰富,名胜古迹众多,1993年被渭城区政府确定为宗教活动宫观。1994年被列为咸阳市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单位。近年来,随着道观的不断修葺,这里已成为南来北往的游客频临咸阳的必观景点。中五台道观历经千余年风雨沧桑,如今正以其不老魅力,焕发着勃勃生气。《咸阳县志》云:“中五台庙高数丈,峻峭如削,游人如织,香火鼎盛。”更直观地道出中五台道观曾经的兴盛。
咸阳中五台道观始建于南北朝时期,原名“九天太一元君庙”,金大定三年(1163),朝廷赐名“太清观”,距今已有800年历史。明清时期又称“真武台”,后更名为“中五台” ,与南五台齐名。1400余年来几经盛衰,数度重修。据民国年间道观内碑文记载尚有地产36.85亩。1949年5月,彭德怀曾以此为指挥所,率领人民解放军阻击马匪,歼敌千人,至今在此留有遗迹。1950年土改时道观仍然存在,1953年部分殿舍被改为中五台小学,1959年道观赵道长被以搞封建迷信为由送耀县劳动教养。1964年渭滨公园将观内大殿部分建筑材料拆走建公园内的亭台。1967年塔尔坡小学又拆除观内部分建筑材料用于修善校舍。1968年“文革”中“破四旧”运动,中五台所剩庙宇全部拆完并将清理出的道观用地复垦,中五台道观四周3、4丈高、1米多宽的夯土层被彻底毁掉。80年代初恢复宗教活动,中五台道观仅有破殿两间,土窑三孔,居士几个,山门冷落,香火几灭。1993年当地政府政府成立了“中五台旅游景点开发筹备处”,提出为进行旅游开发,恢复重建中五台道观的方案,中五台原台基土地复归中五台道观所有。2000年中五台道观重居士几番邀请和举荐贺信萍道长出山,主持中五台教务。当时正值贺信萍道长的师傅闵智亭大师身体有恙,他日夜服侍于左右,不得离身,故而不敢冒昧应若。2003年,原全国政协常委、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大师来中五台视察,在此号召台湾、新加坡、香港和内地的道观为其捐资重修道观,并力赞贺信萍道长担当此任,贺信萍正式回咸住持咸阳中五台。新任的中五台主持贺信萍道长根据政府有关批文,拟多方筹集资金重建道观、进行旅游景点开发,经过贺信萍道长的多方奔走和不懈的呼吁,咸阳人民重建中五台道观的愿望终成现实。